
3095走进余杭/col/col1532115/index.html图说余杭/col/col1532122/index.html
来自余杭的和璇机器人乐队在北京“出道”
起猛了!架子鼓钢琴扬琴合奏《青花瓷》
发布时间:2025-08-13 11:49 来源:余杭时报 点击率:
本报讯 (记者 徐赣鹰) 8月8日至12日,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(WRC)在北京举行。其间,机器人城市会客厅打造了一个集成式机器人应用体验空间,余杭和璇机器人乐队在此闪亮“出道”。
这是一个小型的机器人演奏会,其中一位端坐在钢琴前,流畅的音符在双手之间流淌;另一位手持琴竹,准确掐点敲击演奏扬琴;还有一位敲着架子鼓,节奏把握之准确令人叫绝。三“人”合奏的是周杰伦的名曲《青花瓷》。
“它们是真的在演奏,不是演双簧。”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、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主任宋伟跟观众解释道,钢琴机器人的水平已达到钢琴六级,不同乐器特点不同,要让机器人的手指在琴键、琴弦上精准敲出、弹出准确乐符且能快速切换,其背后是精密的规划控制、算法上的创新,还有机械臂和手的轻盈灵巧。
这个乐队出自位于余杭的杭州和璇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。以“打造通用作业灵巧手,助力人类生活变革”为愿景使命,致力于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,于2020年完成首台全尺寸双足机器人研发。
“我们团队从音乐演奏切入开发灵巧手、仿人臂及运控算法,研发业内领先的钢琴演奏机器人,已成功支持亚运会、良渚论坛、浙商大会等重大活动。”和璇智能CEO曲康康告诉记者,目前机器人乐队可稳定演奏曲库包括《青花瓷》《菊花台》等60多首,并支持定制化扩展,“把五线谱导进去后,乐队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生成一个动作的规划指令。”
和璇智能是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孵化培育的企业。该中心由浙江大学、余杭区政府合作共建,快速招引集聚了一批相关企业和项目。一方面,打造以“基础大模型+专用场景模型”为支撑的低成本、可泛化机器人智能系统;另一方面,以仿生学为基础,力图攻克高性能关节、柔顺控制、运动平衡、新型驱动等难题。
不久前,中心在未来科技城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,涵盖关键零部件、仿生机器人技术到医疗辅助、工业质检机器人场景应用,第一时间就有10家企业正式入驻。其中,青瞳(杭州)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参与了和璇机器人乐队项目。
青瞳科技对和璇机器人6DOF运动学、触觉、视觉等多模态数据进行捕捉,细化到手指这类精细部位,以毫米级数据精度对每个手指关节进行动态解析,为灵巧手控制研究、机器人智能训练等多元场景提供数据样本。
“团队正开发多模态数据采集系统,旨在构建人形机器人标准化训练体系。”青瞳科技创始人张海威介绍,“中心的技术优势有助于青瞳科技整合顶尖科研资源与产业实践经验,向外界提供领先的机器人运动性能评测、具身智能训练平台及定制化全链路数据服务。”
自去年8月揭牌运作以来,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“场景智能”为核心,走出了一条“技术-产品-生态”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之路,形成“浙大基因+区域生态”的化学反应。
作为我省首个校地共建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,中心以“两块牌子、一套班子”模式打通产学研壁垒——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提供基础研究和人才支撑,余杭区政府注入政策和产业场景资源,双方共建高能级研发平台,开展一体化运行。
技术研发上,中心突出产品导向与工程化落地,围绕产业需求来定义技术需求;人才使用上,中心建立灵活用人机制,鼓励员工兼职参与企业研发,加速技术产业化;绩效管理上,中心倡导以实际贡献论英雄,突出创新实效和市场价值。
“校地合作模式突破惯性思维重构了科研流程,改变了传统科研单位以单点技术突破为主的科研思路,以真实产品目标来定义技术需求,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。”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、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朱世强说。
当下,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,机器人产业正从单一设备竞争转向生态体系博弈。中心已初步形成“研发-转化-应用”创新链,涵盖机器人关键零部件、机器人整机和机器人应用的创新生态体系。截至目前,这里已累计引育机器人企业29家,其中成熟企业(国高新、专精特新企业)数量达10家。
图说余杭
来自余杭的和璇机器人乐队在北京“出道”
发布时间:2025-08-13 11:49
信息来源:
余杭时报
浏览量:
本报讯 (记者 徐赣鹰) 8月8日至12日,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(WRC)在北京举行。其间,机器人城市会客厅打造了一个集成式机器人应用体验空间,余杭和璇机器人乐队在此闪亮“出道”。
这是一个小型的机器人演奏会,其中一位端坐在钢琴前,流畅的音符在双手之间流淌;另一位手持琴竹,准确掐点敲击演奏扬琴;还有一位敲着架子鼓,节奏把握之准确令人叫绝。三“人”合奏的是周杰伦的名曲《青花瓷》。
“它们是真的在演奏,不是演双簧。”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、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副主任宋伟跟观众解释道,钢琴机器人的水平已达到钢琴六级,不同乐器特点不同,要让机器人的手指在琴键、琴弦上精准敲出、弹出准确乐符且能快速切换,其背后是精密的规划控制、算法上的创新,还有机械臂和手的轻盈灵巧。
这个乐队出自位于余杭的杭州和璇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。以“打造通用作业灵巧手,助力人类生活变革”为愿景使命,致力于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,于2020年完成首台全尺寸双足机器人研发。
“我们团队从音乐演奏切入开发灵巧手、仿人臂及运控算法,研发业内领先的钢琴演奏机器人,已成功支持亚运会、良渚论坛、浙商大会等重大活动。”和璇智能CEO曲康康告诉记者,目前机器人乐队可稳定演奏曲库包括《青花瓷》《菊花台》等60多首,并支持定制化扩展,“把五线谱导进去后,乐队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生成一个动作的规划指令。”
和璇智能是杭州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孵化培育的企业。该中心由浙江大学、余杭区政府合作共建,快速招引集聚了一批相关企业和项目。一方面,打造以“基础大模型+专用场景模型”为支撑的低成本、可泛化机器人智能系统;另一方面,以仿生学为基础,力图攻克高性能关节、柔顺控制、运动平衡、新型驱动等难题。
不久前,中心在未来科技城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,涵盖关键零部件、仿生机器人技术到医疗辅助、工业质检机器人场景应用,第一时间就有10家企业正式入驻。其中,青瞳(杭州)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参与了和璇机器人乐队项目。
青瞳科技对和璇机器人6DOF运动学、触觉、视觉等多模态数据进行捕捉,细化到手指这类精细部位,以毫米级数据精度对每个手指关节进行动态解析,为灵巧手控制研究、机器人智能训练等多元场景提供数据样本。
“团队正开发多模态数据采集系统,旨在构建人形机器人标准化训练体系。”青瞳科技创始人张海威介绍,“中心的技术优势有助于青瞳科技整合顶尖科研资源与产业实践经验,向外界提供领先的机器人运动性能评测、具身智能训练平台及定制化全链路数据服务。”
自去年8月揭牌运作以来,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“场景智能”为核心,走出了一条“技术-产品-生态”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之路,形成“浙大基因+区域生态”的化学反应。
作为我省首个校地共建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平台,中心以“两块牌子、一套班子”模式打通产学研壁垒——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提供基础研究和人才支撑,余杭区政府注入政策和产业场景资源,双方共建高能级研发平台,开展一体化运行。
技术研发上,中心突出产品导向与工程化落地,围绕产业需求来定义技术需求;人才使用上,中心建立灵活用人机制,鼓励员工兼职参与企业研发,加速技术产业化;绩效管理上,中心倡导以实际贡献论英雄,突出创新实效和市场价值。
“校地合作模式突破惯性思维重构了科研流程,改变了传统科研单位以单点技术突破为主的科研思路,以真实产品目标来定义技术需求,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。”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、海创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朱世强说。
当下,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深度融合,机器人产业正从单一设备竞争转向生态体系博弈。中心已初步形成“研发-转化-应用”创新链,涵盖机器人关键零部件、机器人整机和机器人应用的创新生态体系。截至目前,这里已累计引育机器人企业29家,其中成熟企业(国高新、专精特新企业)数量达10家。